教育·中国“幸福教师” 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的通知

教育·中国“幸福教师”
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
讲座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体局、教育学会、各中小学:
2021年秋季开学在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党和国家及其教育主管部门都对中小学新学期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双减”和防疫的新形势,落实上级教育工作各项新要求,稳定广大教师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保证开学后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对各级学校的新考验。为更好的服务教育、服务基层、服务教师,根据国家及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结合广大教师实际需求,我院联合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等六单为,近期将面向中小学各科教师,举办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为办好公益课,特制订《“幸福教师”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线上公益讲座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将“方案”公布于后(见附件),希望广大中小学教师报名参加,欢迎各中小学有组织报名参加!
附件:教育·中国 “幸福教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课程方案
附件1: 教育·中国 “幸福教师”
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课程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的服务教育、服务基层、服务教师,根据国家及省教育行政部门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结合广大教师实际需求,近期将面向中小学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举办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广大教师“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重点,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基层学校。
二、课程理念
秉承“价值引领,确保方向”“遵循规律,知行合一”“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系统设计,循序渐进”的理念,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素养总体要求,遵循教师发展规律,适应和引领教师成长需求,系统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主题及主题,制定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三、课程目标
面向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旨在帮助学校,特别是在面临“双减”、“疫情”、”互联网”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赋能、减压、增效,提升效能感、增强幸福感,激发使命感。一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二是把握中小学生身心特点,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三是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四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有效心理指导;五是提高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基本依据
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六大重点内容”,着力提高全体教师“四项辅导技能”,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四个转变”:即教育对象由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师生;教育目标由补救性教育到发展性教育;教育途径由个别辅导到团体与个别辅导结合;教育主体由单科教师到教师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五、课程基本内容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课程围绕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确定三大主题和十二个专题为主要内容(课程计划详见附件1)。
六、课程实施办法
以线上直播教学,县区及学校自愿组织参加,由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直播平台具体无偿提供线上服务。欢迎各市县区及各级中小学集体报名参加(报名学习办法见附件2)!上课时间暂定九月中旬开播,每周两节课(每课时20分钟以内),为方便广大教师学习,每周二、周五下午直播,每周三、四、周六、周日晚上回放。
七、课程讲师团队
依托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及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专家库,并向社会招募选拔一批热心公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志愿者加入(招募选拔工作已结束)。
八、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工具由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提供,由组织单位实施进行评价。
九、发起和参与单位
“教育 中国”中小学校长及专家峰会组委会
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河南省教育学会生命教育专委会
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
开 封 市 教 育 学 会
开封市 家庭教育 学会
附件1: 教育·中国“幸福教师”
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课程计划表
课程主题与专题(课时) |
话题(课时,每课时15分钟,互动5分钟) |
|
主题1. 做幸福 教师
|
1.赋能量-心态、情绪、潜能 正向认知: 提升内在心力(3)
|
1. 积极阳光心态是教师幸福的源泉(1) 2. 学会自我调适,调节不良情绪,缓解职业压力,克服职业倦怠(1); 3. 心理健康的教师是什么样?发现优势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不断提升心灵品质(1) |
主题2.中小学心理健康相关理论与 基本内容 |
2.懂学生-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行为表现(3) |
4.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表现(1) 5.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表现(1) 6. 高中生心理特点及表现(1) |
3.正认知- 认知问题及解决策略(3) |
7. 自我认知偏差及解决策略(1) 8. 人际关系不良认知及解决策略(1) 9. 挫折不良认知及解决策略(1) |
|
4.控情绪-- 情绪问题及解决策略(3) |
10. 不稳定型情绪问题及解决策略(1) 11. 抵触型情绪问题及解决策略(1) 12. 退避型情绪问题及解决策略(1) |
|
5.强意志-- 学生意志问题及解决策略(3) |
13. 自律性问题及解决策略(1) 14. 坚忍性问题及解决策略(1) 15. 果断性问题及解决策略(3) |
|
6.善交往-- 交往问题及解决策略(3) |
16. 不良认知型交往问题及解决策略(1) 17. 偏见型交往问题及解决策略(1) 18. 青春期交往问题及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策略(1) |
|
7.辨异常-- 异常心理诊断与辅导(4) |
19. 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及对立违抗诊断标准与辅导策略 20. 交往障碍及情绪障碍诊断标准与辅导策略(2) 21. 阅读障碍及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与辅导策略(1) |
|
主题3.中小学心理健康基本方法与问题研究
|
8.知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一)(2) |
22. 团体心理等基本辅导方法及案例分析 (2) |
9.寻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二)(2) |
23. 个体心理等基本辅导方法及案例分析(2)
|
|
10.惜青春--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与解决策略(3) |
24. 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行为及案例分析(1) 25. 青春期学生心理教育的典型问题及解决策略(2) |
|
11.好心态-- 积极心理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4) |
26. 积极心理学及六大美德与积极品质培养(2) 27. 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及练习(2) |
|
12.探究竟-- 学生心理指导相关问题探讨(2) |
28. 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厌学、行为上瘾等热点、难点心理问题讨论分析(2) |
附件2: 教育·中国“幸福教师”
中小学教师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公益讲座
集体报名学习办法
1、以学校为单位申请,统一组织填报申报表(另发); 2、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学习,提倡集体组织收看直播(回放)课; |
3、建议以学校配合发起单位定期组织对学习情况考核评价; 4、建议以学校为单位参与学习总结与反馈,巩固学习效果。 5、联系咨询电话:13283892820(段老师,黄老师等) |